【农民日报客户端】变粪为肥护黄河
近日,2025年第五届中国有机肥产业发展大会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召开。本次大会以“做好黄河上游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强化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禽畜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会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与棉麻局局长、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会长龙文表示,“有机肥产业在推动绿色农业、清洁生产、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优化种养结构、健全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加强黄河流域沿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养殖业对水体、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的污染,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一方面黄河流域中上游省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基本以传统堆粪场发酵、沉淀池处理和就近还田为处理方式,另一方面粪污还田利用渠道不畅通,资源化利用程度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将设施改造升级、提升粪污还田效率,打通种养结合模式,“建议进一步细化量化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各环节的减污降碳效益提炼,实现协同增效的主要治理模式,对标国内外先进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应用,不断优化协同治理路径,提出适用于高原牧区的畜禽养殖、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模式,便于通过实施。”生态环境部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郭黎卿说。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路径主要以肥料化处理和能源化处理为主。农业、畜牧业所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畜禽粪便以及养殖废弃物,甘肃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长车宗贤认为,最有效的利用方法就是就地处理。“一般情况下,畜禽粪便和秸秆可以联合作用有机肥,废弃物可以就地处理,最后形成粮、牛、肥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根据水资源的多少,有多少水种多少小麦,有多少秸秆决定养多少牛,有多少粪便决定生产多少有机肥。”车宗贤介绍,这种模式不但能够节约水资源、提升秸秆养殖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更为重要的是,能有效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让资源得以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废弃物的产生也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估算,废弃物已超过38万吨,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值得思考。高祥照给出的答案是商品有机肥。“之前有机肥基本上都是农家肥,需要让社会力量参加,企业家一起来搞有机肥,包括农民持续应用有机肥,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才能可持续发展。”高祥照说。
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有机肥正成为肥料业发展的重点。据介绍,当前全球有机肥料市场规模呈突破性增长趋势,预计2028年产值将达到2270.06亿美元,2030年将突破3000亿美元。“有机肥产业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牵着金山银山,行业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武在大会上表示。
把握市场机遇,做好黄河上游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机肥产业也将在未来谱写出更多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安)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10001号

